纳瓦利内中毒,北溪-2”前途未卜?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德国和俄罗斯围绕俄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中毒”一事僵持不下。9月7日,默克尔发言人表示,不排除把两国合建中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列入制裁标的。

尽管自签约伊始,柏林方面就一再坚称“北溪-2”是正常的经济合作,但从2015年至今,关于它的讨论早已被高度政治化,一度成为搅动德欧(盟)、德美、德乌、德波矛盾的关键点。

近几个月来,特朗普政府和美国议员就俄德天然气合作对德国威逼恫吓,本已坚定了德方落实“北溪-2”的决心。然而正当德美矛盾激化之时,纳瓦利内中毒风波“应运而生”,使得“北溪-2”再度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


北溪1、2号天然气管道通过的路线(图/德媒)

德国内部因纳瓦利内事件对如何处置“北溪-2”展开新一轮辩论,作出决策的前提当然是要搞清楚纳瓦利内中毒的性质和缘由。关于这个问题,德国政界存在至少三种相互矛盾的判断。

一,中毒风波本身疑点重重,德国不便贸然定性,即便能大概率确定是莫斯科下毒,也不应深度介入,或是以牺牲自身经济利益为代价加强对俄制裁。此外,近年来围绕德俄关系的讨论已凸显出东西德国、各政党间和政党内部的分裂。在此形势下,决策者必须谨慎行事,不要火上浇油、加深裂痕。

二,克里姆林宫毒害纳瓦利内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消灭国内反对派,更是要借此事件挑动欧洲内部分裂对立,利用欧盟、特别是德国的对俄意见分歧和犹豫不决,向全世界宣示西方的无能。识破了这个意图,德国必须反其道而行之,以强硬姿态回击俄方,展现国内和欧盟的团结。

三,在白俄罗斯示威持续不断的态势下,纳瓦利内中毒风波是莫斯科对白俄罗斯反对派的震慑。面对民众对卢卡申科的不满,俄罗斯不愿直接干预,从而完全站到民意的对立面,激化两国矛盾。普京采取了更巧妙的做法,他不否定白俄罗斯抗议者的诉求,但与此同时,给他们一点敲打:如果你们胆敢把当前运动引向反俄,纳瓦利内就是下场。面对俄方的这一动机,德国要加大对白俄罗斯民主运动的支持,切入点就是在中毒事件上与莫斯科针锋相对,让后者付出代价,抵消其对白俄反对派的威慑效力。

德国内部关于纳瓦利内风波的性质和影响尚无明朗判断,柏林方面此时放话“北溪-2”或许成为制裁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政府的缓兵之计和平衡战术:一方面给莫斯科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回应一直以来国内某些派别(比如绿党和联盟党内部)对德国要取代美国成为价值观领袖的强烈呼声。

考虑到德国能源、环境和工业界在天然气项目中的巨大利益,柏林其实不太可能断然终止“北溪-2”,进而吞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苦果。同时,从落实对俄、对美战略来看,德国决策者也显然不愿如此轻易打出(或丢弃)“北溪-2”这张牵动全局的王牌。

与直接叫停“北溪-2”项目相比,德国外交界更倾向于对俄发动精准打击。

一直以来,决策者比较中意的一个选项是,冻结与俄政界人士相关的欧洲房地产投资。在欧盟层面,德国的这项提议曾长期被英国否决——别看后者在反俄问题上叫得响,一旦反制措施危及自己经济利益,伦敦方面大概率会一触即跳。如今英国已脱欧,德国很可能重提针对房地产或其他领域的精准制裁建议。默克尔近期强调,有关纳瓦利内事件的回应应该由欧盟而非德国一国决定,或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德国希望把对俄政策提到全欧层面讨论,当然是希望借助欧盟向外界发出更强声音。但要达到这个效果是有一定风险的:以波兰和立陶宛为代表的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迫不及待地拿中毒风波做文章,敦促其他欧盟成员共同抵制“北溪-2”,以此向华盛顿邀功。

这一立场有悖于德国的经济利益和外交方针,是柏林力图避免的“失控”局面。如果说德国政界对乌克兰反对“北溪-2”尚能普遍理解的话,决策者对波兰因不能从该项目分一杯羹而掀桌搅局的做法简直是嗤之以鼻。

默克尔将对俄制裁的决定权“让渡”给欧盟,并暗示可与“北溪-2”挂钩,表面上抢占了促进欧洲团结、不对外部势力妥协的“道义制高点”。但可以预料的是,柏林会试图把欧盟决策进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默克尔执掌德国政坛近15年,貌似平易近人、一团和气,但在这层表象下贯穿其执政始终的则是她对权力旁落的严密防范。这点无论放在国内政治还是欧盟层面,都有很生动的体现,相信有关“北溪-2”的讨论也不会成为例外。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